第23章 一切如常
天才一秒记住【小紫书】地址:xiaozishu.cc
第23章
一切如常
玉堂。
“与芮叩见皇帝伯父,祝伯父万寿无疆,仙福永享,天天开心。”赵与芮重重叩头,砰砰砰,脑门撞在地上砰砰响。
宋宁宗又惊又喜,又是心疼:“与芮快请起。”
宁宗仁厚,看到小侄子磕头这么认真,倒是有点心疼。
赵与芮敏锐的听到这句话,史弥远让他不要外判,但史弥远的盟友,杨皇后却没这个意思?这意味着,史弥远和杨皇后之间,也不是什么事都会沟通?又或者,故意引钟夫人反对?因为杨皇后提出来的,钟夫人一定会反对。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站在宋宁宗身后的一个白白净净的宦官眼睛一亮,不可思议看了眼赵与芮。
赵与芮道:“慕容英似乎不怎么爱说话?本王看他一直低着头,垂着眼皮。”意思就是,连看我一眼都没有。
宁宗对赵与芮的好感直线上升。
就在这时,边上的钟夫人笑道:“与芮初来京师,可多留几日,常来拜望官家,臣妾好久没看到官家这么高兴了。”
“妥善。”宋宁宗含笑点头:“那就先暂住魏王府吧。”
宋宁宗想到赵与芮刚刚说的什么仙福永享,不由会心一笑。
“与芮不求有功,但求对的起伯父的信任和丞相的栽培。”
宋宁宗脸带微笑,并没有不高兴的神色,笑吟吟看着他。
凳子其实不远,就在赵与芮身后。
姚必之这会不说话了,小心翼翼跟在赵与芮身后。
姚必之跟着赵与芮出了玉堂,立马低声道:“沂王还要要去仁明殿一趟。”
丞相和梁成大都认为赵与芮年幼贪玩,恐怕,看走了眼?
赵与芮当然读过,不过忘的差不多,他读书就没有哥哥赵与莒好,但好在进宫前,被礼部和史弥远恶补了下。
没啥问题,长辈都可以叫娘娘。
“自从见过丞相,知道与芮洪福齐天,得蒙圣恩,袭为沂王,与芮已经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认真读好圣贤书,学习做人的道理,为大宋朝廷,为大宋百姓,尽自己的一份力。”
一般人看到皇帝,都是为皇帝陛下如何如何,也只有赵与芮刚刚没说为皇帝陛下,而是为朝廷,为百姓。
走出玉堂后,赵与芮才知道玉堂就在后宫与大庆殿之间,这里也是皇帝晚上加班的地方,既能见到群臣,还可以召见妃嫔。
拿回官帽是小,再去谢谢钟夫人才是大,或者他认为,留在京师比较好。
“与芮可曾读过书?”宋宁宗这时问道。
姚必之也是同样受到震惊。
宦官只能退回皇帝身后。
此时杨皇后余光看向钟夫人,眼中露出不着痕迹的笑容。——
赵与芮肯定想判地方,做军政一把手。
“好一个为大宋百姓。”宋宁宗对这句话非常满意,赞不绝口。
“走慢点。”赵与芮道。
两人到了仁明殿后,不料钟夫人并没有回来,赵与芮拿了官帽,再三表示感谢。
但史弥远不同意,他现在当然不能得罪忤逆史弥远。
姚必之咧嘴就笑,心想沂王不简单啊,会拉拢人心了。
刚刚赵与芮与宁宗聊天时,慕容英虽然低着头,但不时用余光看赵与芮,赵与芮能确定,那肯定不是和宁宗一样的慈爱目光。
都都知是宫中宦官一把手,位高权重,又是皇帝贴身跟随,姚必之想必早就想取而代之。
宁宗想了想,并没有立刻回答。
“哦。”赵与芮像孩子似的自言自语:“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应该退位让贤嘛?”
诸妃来后,赵与芮一个个拜见,皇后叫婶婶,其余的叫娘娘。
当然,南宋时,皇宫内部亲戚们确实都是叫父亲母亲大哥大姐比较多,不像明清一定叫父皇母后皇兄皇弟这么夸张。
而无论之前的太子赵询也好,现在的皇子赵竑也好,看到他时,都比较拘谨,甚至说是在他面前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紫书xiaozi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紫书只为原作者明镜要高悬的小说《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镜要高悬并收藏《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