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储君之争(1)
笔者在前面讲到,中国的政权建设,一直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健全而有效的制度,来保证最高领导人的权力能够平稳而顺利地过渡和交接。
按照古书上的记载,我们的祖先采用的是“禅让”制度。首先,部族首领是大家推举的,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有一点特别值得提一下:那时候还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说法,但部落的首领们确实都是一些道德楷模。他们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来阐释“领导就是服务”的施政理念。所以从人性的角度看,当领导并不是什么好差使。因为“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黄宗羲语),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当那个首领。象许由、务光那样,为了不当大王而宁肯出逃他乡,甚至于选择自杀,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当然,愿意为大家服务的也有,像尧、颛顼、帝喾等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君主年龄大了,也不能老是占着位子,这时候就需要年轻一代来接班。这个接班人怎么选拔呢?主要是前任领导考察,社会成员推荐。于是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就能够脱颖而出,成为部落新的领导人。
这看起来是非常理想的权力更迭机制。
但问题来了,如果前任领导者有了名利之心,有了私欲,他紧紧抓住权力不放怎么办?或者他想把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怎么办?这时候,谁来约束他,让禅让制度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这样的人物还真的出现了,这就是大禹。
不可否认,原先的大禹应该是个很有才能也很有威信的一个人,治水的成功证明人家完全属于专家型的人才,而“三过家门而不入”则显示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舜老了,把位子让给他,也是众望所归。但他后来显然是没有抵住权利的诱惑。他上台之后,渐渐有了官瘾,他不想下去了。他镇压了反对他的人,并执意把君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这时候,所有的部落成员都傻眼了。面对这样一个手握重权的人,他们束手无策。于是“禅让”制度被彻底破坏,天下变成一家的私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人类从此进入一个“家天下”的专制时代。而权力从此开始与贪欲、恶毒、奸诈、阴谋、血腥等等紧紧联到了一起。为了获得权力,无数的人放下了道德、良心、羞耻、尊严、亲情,甚至于最基本的人性和人情。
我们不能责怪先民,他们确实不具备处理这样复杂问题的政治智慧。
甚至几千年之后,我们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秦始皇扫灭六合,一统江山,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帝王大业。他本以为社稷永固,其帝位可以传至千秋万代。无奈二世而亡,丢了嬴氏的江山,断了皇家的香火。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建立其一套切实可行的皇权交接制度。他诏书传位太子,却无法保证他的诏命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活着的时候说一不二,一旦两腿一伸,他的话就不灵了。
此时,阴谋家赵高走上了前台,他串通丞相李斯修改了诏书,让胡亥继位,把太子扶苏赐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沙丘阴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玄鉴仙族》《青仙问道》【腐趣阁】《人渣反派自救系统》《地主家没有余粮啦》《制霸超级碗》《从行星总督开始》《守陵娘子山食纪》【小蓝书】《社恐对恋爱没有兴趣》
小紫书【xiaozishu.cc】第一时间更新《灯下隋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