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辅政(4)
我们再回到五八〇年。
军国大事完全交由外戚打理,朝中大臣、皇室宗族也一定有许多人看不惯。杨坚当然也明白,于是他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培植党羽,铲除反对势力。
他第一个瞄上的是御正下大夫李德林。
杨坚受命辅政之时,就派自己的弟弟、邗国公杨惠捎话给李德林说:“朝廷赐令让我总管文武大权,我个人能力有限,难以独自担当治理国家的大任。我想让你帮助我,与你一起谋划大事,你千万不要推辞啊!”
李德林是一个投机者,眼看杨坚要做大,早想入杨坚的伙了,听杨惠这么一说,真是正中下怀。他立马答道:“我愿意追随您,虽死不辞。”
杨坚本来还有点吃不准,没想到李德林答应得如此爽快,心里非常高兴。
起初,刘昉、郑译商议让杨坚出任大冢宰,郑译自己想担任大司马,刘又要求担任小冢宰。杨坚有点急了,私下问李德林:“他们把位子都抢完了,那准备把我怎么安排呢?”
李德林倒会安慰他:“您应该担任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镇服众心。”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这几个名词。
1.冢宰:周官名,亦称太宰。相传殷周时候置太宰一职。北周时候称冢宰,为天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辅佐君王治理邦国。春秋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尽相同。秦汉之时候不置,北周依《周礼》建六官,所以设有此官。隋唐均无此官,.明清时候称吏部尚书为太宰。
2、大丞相:百官之首,类似于后来的总理,掌管全国的政务。
3、假黄钺:黄钺,是指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古代帝王所用,后世用为仪仗。以黄钺借给大臣,表示该大臣可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魏、晋、南北朝地位最高的大臣出征时,常加此称号。
4、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当于后来的武装部队总司令。
等到为天元皇帝办完丧事,杨坚也就毫不客气地做了大丞相。
当断即断,当仁不让。杨坚具有做大事的性格,他知道抓住时机,果断出击。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
当时北周将帅大臣尚未归心于杨坚,杨坚就特意把掌管宫廷宿卫的司武上士卢贲安排在自己的身边。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力量和威权,杨坚扬言要把丞相府搬到正阳宫去。正阳宫原是太子住所,杨坚以此作为丞相府,其野心不言自明。
朝中百官这下傻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或者同意,或者赞成,你得表个态吧。但是在“炙手可热势绝伦”的大丞相面前,大家都集体失语了。
杨坚一面密令卢贲部署宿卫禁兵,一面召见公卿大臣,对他们说“不想干的留下来,想求取富贵的跟我来!”
公卿大臣们三三两两私下商议,有的表示愿意追随杨坚,有的则想留在朝廷。这时,卢贲带着全副武装的宿卫禁兵来到,公卿大臣们谁也不敢不走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平凡中文网】《重回年代赶海打猎》《我还能苟[星际]》【笔趣看】《红楼之平阳赋》《官人官色》【知乎小说网】《石破天穿越令狐冲》《仗剑独行斩鬼神》【大白书】
小紫书【xiaozishu.cc】第一时间更新《灯下隋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