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诸国纷争

战国大司马 贱宗首席弟子 加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小紫书】地址:xiaozishu.cc

魏王遫十一年,秦国已堪堪吞并义渠,秦王稷遂与楚王熊横再次相会于穰,随后又于中阳再次约见赵王何,协商出兵讨伐‘魏宋韩三国同盟’的大计。

得知此事后,屈原联合昭雎、庄辛,极力抵抗,但最终仍斗不过把持国政的令尹子兰,在子兰的劝说下,楚王熊横再次站在了秦国这边。

魏王遫十二年,秦国几次与韩国商量函谷关的归属却不能得,遂派上将白起,携王龁、胡阳、嬴摎等将领兵出阴晋,攻伐韩国占据函谷关,理由是函谷关乃秦国颜面,不可假手于人。

秦将白起知道他一旦进攻韩国,蒙仲立刻就会带兵来援,因此在这场战争中,白起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夺回函谷关——毕竟函谷关乃出兵韩国的两条兵路之一,函谷关被韩国所占,秦国在攻打韩国的这件事上,等于是废了一条手臂,因此函谷关必须收回。

在白起的严令下,秦军付出了很大代价,终于将函谷关攻破,韩军退守宜阳。

果不其然,蒙仲此时正于颍阳、颍阴一带操练二十万三国联军,问讯立刻提兵十万前往韩国宜阳。

但有意思的是,秦国这次目的明确,白起在攻下函谷关后,并不趁胜追击攻打宜阳——可能他觉得即使打下宜阳也未必守得住,索性就扼守函谷关,据关不出。

见此,蒙仲遂以宜阳为据点,发动针对秦国的讨伐。

鉴于蒙仲身兼魏宋韩三国大司马的特殊地位,全权负责对抗秦国的战争,权限极大。

他命魏将公孙竖、魏青、窦兴、晋鄙从西河郡发起进攻,又命韩将韩足、韩骁等人攻打武关,再加上身在宜阳的他自己,对秦国发动整整三路的讨伐。

为了分担压力,秦国请楚国讨伐魏国的方城,又请赵国讨伐魏国的邺城,但遗憾的是,楚国的上将昭雎很快就在宛方之地被方城令蒙遂击败,倒是赵国的廉颇、韩徐等人,对魏将唐直所扼守的邺城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然而在邺城遭到进攻的情况下,大梁却毫不惊慌,丝毫没有调蒙仲返回的意思,而是直接从国内调兵支援邺城。

且两个月后,宋国亦遣军司马蒙挚率三万军队支援邺城。

当时,平原君赵胜问廉颇道:“廉司马能否攻下邺城?”

廉颇点头说道:“宋国军队支援邺城前,我能攻下邺城;宋国军队来援后,我亦能。……但我不敢下邺城。”

平原君赵胜点点头表示理解。

要知道此时的魏国,即便在赵国已摆明立场联合秦国的情况下,身兼魏宋韩三国大司马之职的蒙仲依旧主张‘联赵抗秦’,鉴于蒙仲身份特殊,魏王遫听取了蒙仲的建议,但这并不意味着魏国会容许赵国的进犯——倘若只是像眼下这般,赵国的军队纯粹只是在邺城响应一下秦国,魏国恐怕还不会在意,可一旦赵国攻下了魏国的邺城,怕是立刻会遭到魏国的报复。

到那时,恐怕就连蒙仲也抵不住魏国国内的反对声音,只能率军讨伐赵国。

而直面蒙仲与其麾下二十万常备三国联军,无论是廉颇还是韩徐,都没有这个自信。

就连主张‘赵国必须坚定前进道路、绝不可受他国摆布’的赵奢,此时亦建议不宜过早激怒魏国——在他赵国派人请回庞煖之前,赵奢认为不宜与魏国撕破脸皮。

鉴于赵楚两国出工不出力,秦国再次孤军而战,以上将白起于函谷关迎战魏将蒙仲。

这两位可真是老相识了,彼此都知根知底,清楚对方本领,虽然以往蒙仲多次占到便宜,但这次白起学乖了,在收复了函谷关后,愣是不再出战,而门水那边,他亦叫王龁严加防范,防止蒙仲故技重施。

此时的宜阳令正是公仲侈,见白起据关不出,他对蒙仲说道:“看来这次秦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回函谷关,方便日后对中原用兵。……若不能夺回此关,恐怕日后多有麻烦。”

蒙仲闻言笑着看向公仲侈,看得公仲侈都有些恼羞成怒了,后者愤愤说道:“我乃是为韩人,岂是为韩咎?”

“好好好。”

在安抚罢公仲侈后,蒙仲下令军中打造攻城器械。

鉴于宜阳一带有二十几万、将近三十万军队,蒙仲也不着急,花了两个月时间打造了数百架抛石车,随后带着这些抛石车,朝着函谷关一阵狂轰滥炸,砸地白起都不禁有些发毛。

于是白起便派人蒙仲:“即使你打造再多的抛石车,也休想再从我手中夺走函谷关!”

蒙仲也派人回覆白起:“我知道,我只是砸着玩……反正函谷关是你们秦人造的,砸毁了我也不心疼。”

白起那个气啊。

但没办法,蒙仲二十万联合军,再加上宜阳令公仲侈的数万军队,对方人多势众,白起只能小心守着函谷关,从国内征召囚犯修缮关隘。

而蒙仲也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根本不着急着夺回函谷关,隔三差五地就让二十万大军带着数百架抛石车到函谷关前一阵狂轰滥炸,投完全部的石弹后就撤军,干脆连进攻都省了。

联军砸,秦人修,持续了大半年,白起强忍着没发。

他对部下说道:“蒙仲二十万军队在此,我就不信韩国供养地起!”

原来,他一直在等蒙仲麾下军队粮草耗尽的那一刻,但遗憾的是,这一点蒙仲早就想到了,在二十万大军抵达宜阳、且得知白起据守不出的那一刻,蒙仲便已下令全军在宜阳屯田,春季种粮秋季收、冬季再种一拨豆——蒙仲正是以这种方式缓解了韩国供养他二十万军队的窘迫,甚至于到秋收时,宜阳周边的军屯田还能反哺宜阳城。

得知此事后,白起简直惊呆了。

二十万大军在宜阳吃用一年,到年末时,军粮居然比之前还要多了?能不能别这样?

气闷之下,白起立刻将此事告知咸阳。

穰侯魏冉深思熟虑之后,忽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奏请秦王嬴稷,请求向魏国求和,并派太子前往魏国为质子。

秦国派太子前往魏国为质子?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魏王遫都感到非常吃惊,要知道在当代,虽说各国交换质子是一件很常见的事,这不,前一阵子秦国还派了安国君嬴柱前往赵国为质子,但问题是,虽说同样是王的儿子,但公子是臣、而太子是储君,除非是被逼无奈,否则各国怎么可能让本国的太子赴他国为质子?

“秦国……这是准备拿太子交换函谷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战国大司马》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紫书xiaozishu.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战国大司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紫书只为原作者贱宗首席弟子的小说《战国大司马》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贱宗首席弟子并收藏《战国大司马》最新章节。
嫁给铁哥们
嫁给铁哥们

衣落成火 连载 307万字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省直公务员陈着意外重生自己高三的那一年。于是,一个木讷腼腆、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只知道学习的高中生;突然变得通晓人情世故,说话做事总是恰到好处,不仅改变了人生轨迹,也越来越吸引女孩子的关注。女生:陈着你有什么优点?陈着:人老实,话不多。发小:我觉得骗人是不对的,你现在一点都不老实。陈着:没骗!人老,实话不多。(首先声明,绝对不是作者真实经历)

柳岸花又明 连载 151万字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姜净春是尚书府千金,从小到大皆是金枝玉叶,她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可独独她的表兄,侯府的那个小侯爷顾淮声,她求而不得。顾淮声出身侯府,如檐上雪,窗前月,他是族中子孙最为出色的后生,高不可攀。他喜欢什么样的人,姜净春便去学,张扬惯了的大小姐在他面前,素来乖顺。可饶是如此,顾淮声仍旧不愿多看她几眼。气急败坏的大小姐听了闺中蜜友的馊点子,趁他不注意之时,想要去亲他的脸,可不料及,顾淮声偏头,两人亲到了一处

二十天明 全本 20万字

文豪1978
文豪1978

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划,消失

坐望敬亭 连载 165万字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简介:【绝世枭雄VS清冷美人】梁朝末年,山河飘摇、胡人铁蹄南下,自此开始长达百年的乱世,文化断层,史称“胡马之乱”。漠北王拓跋骁,汉胡杂血出身寒微。十六岁横空出世......

拭微 连载 8万字

大豪杰
大豪杰

刘辨:“励精图治,独尊儒术,再创我汉室数百年鼎盛!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令不臣,莫敢不从,董、曹、张……”董卓:“楼主说话注意点!”曹操:“+1”张煌:“+1!”

贱宗首席弟子 其他 连载

黑魔法师
黑魔法师

曾几何时,神奇的魔法一向是我的梦想,但是……

贱宗首席弟子 玄幻 全本

妻乃上将军
妻乃上将军

title:妻乃上将军----

贱宗首席弟子 其他 连载

大魏宫廷
大魏宫廷

新书《赵氏虎子》求收藏、推荐生作大魏皇子,愿当盛世闲王。志在偎红倚翠犬马声色,胸怀家国百姓社稷安危。若兄贤,若弟明,尔为人王吾偷闲。若尔不能使国强,吾来登...

贱宗首席弟子 历史 全本

赵氏虎子
赵氏虎子

关于赵氏虎子:王朝末年,天子庸、庙堂暗,朝野大乱;又时逢大旱,天下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赵氏虎子,经坎坷,聚义士,凭一己之力而止乱世、讨谋逆、立新朝,还天下太平。

贱宗首席弟子 历史 连载

三国之宅行天下
三国之宅行天下

“早知道要穿越,我一定将那些什么火药啊,玻璃啊的制作方法百度一下……”江哲看着门前的大树叹了口气,不自信地说道,“玻璃,恩,应该是沙子烧的吧,那火药呢,硝...

贱宗首席弟子 历史 连载

铮铮大宋
铮铮大宋

北宋仁宗朝常被誉为“仁宗盛治”,君主仁厚,臣子亦多为贤臣,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为宋朝巅峰时期之一。然仁宗虽贤,却“无定志”、“宽仁少断”,亲政三十年余年,两府大臣更替四十余人,屡进屡退,即使贤臣在位,也因不能安于其位而无法施其才能,朝令夕改,一反一复,使“吏无适守,民无适从”;兼之宋朝自建国初挥刀自宫、“崇文抑武”,令宋朝直至覆亡都未能一统中原。皇佑元初,一名来自千年后的少年现身于汴京,得到仁

贱宗首席弟子 历史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紫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小紫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9-13 07: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