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紫书xiaozi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十三章且听方停论孔方(中)
“子豫之举,所谓一文钱变为四文钱的理财,分明就是行桑弘羊盐铁之道。一文钱就是一文钱,摆在这里,是不能变成四文钱的。所谓能增值为四文钱,只不过是移花接木,从别的地方搜括而来罢了,高炉一竖,有多少铁匠破产?铁监虽好,但还是应当节省冗费,不能将摊子做的这么大,小范围做一做就好了,以减轻对百姓的盘剥。”司马旦沉声说道。
王安石一听这话,他本来脾气就峻急,又是涉及到眼下铁监与理财之争,当即忍不住出言反驳道。
“伯康公,此言谬矣。生财有方。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如子豫铁监这般,取其财于山泽矿冶,田畴河海之间,若不资则无此财。以此观之,财富岂有定数?伯康公所言理财,非为真理财,只不过是一家之中,为父者阖门而与子市,而门之外莫入,虽然最后能尽得子财,犹不富也。这岂是理财之道?”
接着王安石又一指底下吃瓜看戏的张诜,说道。
“伯康公若是不明白,还请看看张枢言治下无锡县,废除差役,改收钱粮。举全县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使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安心稼穑之间,粮米增产,而县衙也有多余钱粮,以助子豫成铁监之功。这便是民不用加赋而国自饶,真正的理财之道,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但王安石不谈张诜还好,一提起张诜,司马旦瞬间出言驳斥。
“介甫,要知道朝廷以往差役,无干下户,如今枢言在无锡县实行的免役法,却让本不出役的下户也一并缴纳役钱,而且纳税以钱,使谷贱伤农,钱重物轻更为严重,百姓受重敛盘剥。这恰恰不说明了,所谓理财,只不过是以理财之名,行聚敛之实,所谓生财,只不过是从百姓中盘剥而来,与民争利吗?”
司马旦的这一番话语,顿时让王安石沉默了。
接着,司马旦说出了他的理财观点。
“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何不会使百姓穷困流离?介甫,这可是曾经你跟我说过的话啊。如今真正应该做的,当是减损浮冗而省用之,方才能养其本原而徐取之。这才是财利之道,如若枢言之为,不过是聚敛罟了。
张诜则是满头大汗,欲哭无泪。
好家伙,你们京官打架论理财,我一个选人在旁边吃爪反倒遭殃。在无锡县为官两年,就只有免役钱多收了钱露出了破绽软肋。
结果这个软肋先是被方府判拿捏,如今又被王知州和司马知县轮番戳,常州就你们仁京官,整的跟铁监上班打卡一样,是个京官就来戳我软肋。
但奈何张诜心里敢怒,却不敢溢于言表。
知州王安石,通判方翰韬,知县司马旦,这可是常州地位最高的三个人,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常委之间对线,轮不到他一个县委书记插嘴。
张诜只能求救般看向一直沉默的方翰韬,只能期望这位老上司拉自己一把解围,这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可真难受。
王安石注意到了张诜的小动作,也看向沉默许久的方翰韬,便问道,”子豫,从刚才开始你便不说话,铁监是你一手做大的,于财计之上,也是公认你有才干。对我和伯康公理财之上的看法,你觉得到底谁对呢?”司马旦也看向了方翰韬。众目睽睽之下,方翰韬也只好出来说道。
“在下觉得,知州和伯康公关于理财之道,说得都对!”
王安石和司马旦都笑了起来,王安石更是笑着摇摇头道,”这是在议论国是大计,你不要拿平常和稀泥的官场文章来应付,伯康公在说节流,我在说开源,怎么能都对呢?”
但王安石话音刚落,只听方翰韬接着说道。
“但也说得都不对。”
此话一出,旁边的张诜,蔡确,还有沈括和李诫等人,全都惊异的看着方翰韬。
张诜嘴巴都合不拢了,好家伙,方府判这个地图炮开的,有点太吓人了。
王安石顿时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严肃且认真的问道,“那依你之间,到底何为真正的理财之道,到底是开源,还是节流?伯康公与我,到底是哪方面错了?不要好为大言。”
“很简单,所谓开源节流之争,不过是知州和伯康公对经济盲人摸象,二位是既懂经济理财,也都不懂经济理财,方才有此之争。”方翰韬沉声说道。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知州开错了源,伯康公节错了流。”司马旦和王安石错愕的对视一眼,二人异口同声的问道,“如何错了?”
方翰韬却是不疾不徐说道,”这得一个个来讲了,那就先从伯康公开始说起吧。关于理财之道,伯康公以为,减损浮冗而省用之,方才能养其本原而徐取之。这句话说的确实有理,但是……”
方翰韬话锋一转,”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这句话确实差了。”“如何错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