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紫书xiaozishu.cc
了,距离产生美,至于汉唐,离得实在有点近,确实不太好吹的过分。
二程现在的理论体系看起来比较完美,但并不是无懈可击,找不出自相矛盾的逻辑破绽。紧接着,方翰韬很是恭敬的问二程兄弟道。
“如贤昆仲所言,那天道看来,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的意思喽?”
“正是,”程颐当下确定的回答道,"天道在上,道未尝息,而人自息之,故三代之政不再。"天道一直在,但还不是你不努力,没能体会到天道的好心。
“那也就是说,人有赖于道,而不是道有赖于人?道之存亡,非人所能与?”方翰韬接着发问道。人群中的吕惠卿突然笑了起来,闻弦歌而知雅意,只是笑容颇为奸诈。“是也!”程颐想都不想,直接回答。
"那我一个儒者就没什么说了,”方翰韬在“儒者”两字上咬了重音,两手一摊,"既然如你们所说,道非赖人以存,那佛家所谓的千却万劫,就是真的喽!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没有人,道都存在,那就是陷入空寂的佛门中了,我一个儒生可没法跟你们谈佛讲禅了。"
除你儒籍!赐你佛籍!方翰韬这一记左勾拳接右勾拳的冷击,让程颐,程颢措手不及。
从韩愈,范仲淹开始兴起的儒学本来就是为了对抗佛老的学说应运而生的,虽然张载和二程都或有或无的从佛老二家中借鉴了不少,但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批判佛老,结果现在让方翰韬一分析,你这就是纯纯外儒内佛,皮都被拔下来了,立身之本也快没了。
峻急性子的程颐当即气结,但一时之间,有转不过弯来,方翰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招太过阴险,这下子轮到他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程颢见状,只好先退一步,问道,"那依方贤弟看来,是如何呢?"
攻守易事,方翰韬抓住机会说道,"通贯古今,确实有道一直存在,但这个道,不可舍人而独运,而是与事物,与人生日用不可分,天地之道,便是张兄所言的阴阳二气交合,散聚,阳极必阴,阴极必阳,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在万物之中,是任何人可以体察到的,可以认识到的,道在日用之间,顺民之心,合乎人情!"
“那为何三代有道,而汉唐无道!”程颐缓过劲,反问道。
“天道存于三代之中,自然也存在于汉唐之中,三代德政之中有天道,汉唐功业之中,自也有天道。如果道不能行于汉唐之间,那人道也没有,这也不妨碍天地常存,那你们所说的这个道,如何能让人心服?反正有你没你一个样,那要你干几……要你干甚!按是你们这么说,汉唐一千五百年以降,天地架漏过时,人心牵补过日,天地岂不是一篇黑暗?"
方翰韬铿锵有力的说道,全场再次静了下来。
程颢叹了一口气,回应道,"天道虽不存也久吴,汉唐虽不能体现为人道,但是这些天道道统,却在那些有道心的儒者身上散发出光芒,万古长夜,如此光明宝藏,独数儒者自得之,并由他们相继不绝的传承下去。”
程颢又勉强打了个补丁,把方翰韬质问的破绽圆了回去。
方翰韬冷笑道,“程兄还说你们不是佛教法门,英雄史观可要不得啊,你们说理说了半天,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这个嘛,看看这个道在你们口中,就是仅仅几个自号‘开眼’的儒者秘传,互相附耳密语,犹如村社教门般,成为法门,却把两千年来,那些真正为天下抛头洒血的英雄豪杰们,说是盲眼不得其道,被推在法门之外了。"
说着话,方翰韬指着东方红日,厉声问道,“赫日当空,如何举世皆盲?如何是几个所谓腐儒能开眼看到?天地清明,神州六亿皆孔孟,天道自然在茫茫众生中驰骋纵横。”9766617
秋风萧萧,天日昭昭,寺内人群茫茫,只听方翰韬一人挥斥方遒。
程颐思考了半天,天人体用这节,他们终究还是被抓住了破绽,输了半截,没办法,在天道宇宙的世界观上大宋的儒者们不可避免的受到佛老的影响,这是先天性缺陷,没办法,但还没完!
程颐程颢兄弟对视一眼,这次,轮到程颢率先发难。
"汉祖唐宗还是有些贡献的,只不过功过三七开,做了一些合乎仁义的事,但这只不过是和三代王道偶有暗合罢了,但汉唐无一念不出于人欲,所以难和三代比隆!管仲有霸道之功,却无王道之仁,故为小器,不能为人
话题转进,从天人体用的世界观的辩论,终于来到了儒家最经典环节论管仲,也是和现实最息息相关的价值观辩论。
王霸义利。
第十章虎皮辩经战二程(下)
如何客观评价管仲和他的齐国称霸的功业?谢邀,人在大宋,刚到开封。面对二程兄弟的话题转进背后的深意,方翰韬对此心知肚明。
天人体用的世界观铺垫,其实就是为了给王霸义利的价值观辩论而定下基调,换言之,世界观就是基础设定价值观的辩论才是辩经的重头戏。
而对管仲的打分以及评价角度,就是价值观取向的具体体现,这也是从孔子以来,儒家标准的辩经起手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便是管仲的一生功业,但管仲辅佐的齐桓公,最后还是成为了春秋五霸,因此从孔子以降,孔子对管仲即赞扬又批评,到了孟子,便有了著名的公孙丑问孟子,孟子所回答的“曾西不为”的经曲回答,到了荀子,便是仲尼门下,五尺竖子羞言五伯之事。
管仲的形象,也就逐渐的走向了反面。现在程颐程颢兄弟又将这个冷饭炒了起来,程颢说道。
“孟子有言,管仲以力假仁,心乃利欲之心,迹乃利欲之迹,后世贤者,皆秉义而裁之。如此霸道,安能如王道,管仲如此,汉唐亦是如此,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利欲之心而害天道,故难为王道,而所行霸道,周政不存,天下为乱,我辈儒者,当清本溯源,回归德教,光三代之政!方为正途。"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