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紫书xiaozishu.cc
“我这辈子,到了这把年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没什么别的指望,就想在我的神道碑上,刻上户部郎中,江淮发运使,龙图阁待制,这一串官,差遣,职名。
这才叫光宗耀祖!可是我老老实实干了这大半辈子,差遣被贾昌衡暗算,被踢出江淮发运使司,官和职都被高良夫那厮给夺了!着实可恶!”
说罟,孙长卿又看了一眼方翰韬手中的诏书,又是感慨道,”还是子豫你年轻有为啊,小小年纪,神童进士,就从大理评事,升到著作佐郎了。这可是状元待遇啊。”
方翰韬也不由得摸摸头,谦虚的笑了笑。
大宋的官僚等级,大概是由低到高,分为选人,京官,和朝官。京官的五个阶层,从高到低是:
第一等,著作佐郎、大理寺丞;
第二等,诸寺卿监(将作监丞,光禄·卫尉寺丞);
第三等,大理评事(也是方翰韬现在的官阶等级);
第四等,太常寺太祝·奉礼郎;
第五等,秘书省校书郎·正字、诸寺卿监主簿。而迁转的仕途途径,也是分为清流和杂流在其中。杂流就是这京官五等,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爬,根本跳不成。清流在京官中是超迁跳跃提拔的,这五等的官阶之中,清流的升迁路径是:
第五等秘书省校书郎·正字、诸寺卿监主滴》第三等大理评事》第一等著作佐郎、大理寺丞。
直接两个台阶两个台阶往上跳。
这就是有进士出身的清流好处,进步的话,在京官这里,一步顶杂流两步。
其中著作佐郎,是专门给状元出身的进士走的升迁路径。状元出身,起步就是大理寺丞,在著作佐郎这里顿一下,后续就能升到朝官序列。
方翰韬因为是殿试第三的缘故,一起步就跳过了选海,是京官,京官的起步差遣就是通判,而因为清流出身,他的阶官就是大理评事。
现在给他提拔阶官,不是给他提拔大理寺丞,而是直接给他提拔到著作佐郎,这直接就是明示了:
你在常州干的不错,现在给你东南铁冶司的差遣,再接再厉,你这个神童进士,走特殊批次,按照状元待遇来看。如果后续干得更好,直接彻底给你落实状元待遇。
跟高良夫一样的画讲。只不过高良夫的那个饼大,方朝韬这里的饼小。
孙长卿看了看年轻的方翰韬,又看了看旁边也很年轻有为的吕惠卿,只是垂头丧气,”你们还年轻,是早上辰时的太阳,朝气蓬勃,我老了,是晚上酉时的暮日,老而不死,已经无所为也。”
对方翰韬抱歉的说道,“之前还想和子豫联手,跟高良夫他们斗一斗,现在看来,只是我痴人说梦罢了。朝廷对高良夫,连户部郎中和龙图阁待制都给了。给我的……”
说罢,孙长卿扬了扬手中的诏书,”只有苛求,还有后面的罪责让我承担。这真州知州,都不让我做下去了,何谈在跟高良夫斗呢?岂不是螳譬当车?也罢也罢,干脆告老还乡得了。”
孙长卿这话一说,方翰韬登时大惊失色,好家伙,我还指望你接下来利用你在江淮发运使司内老人脉关系,和真州的主场优势帮我大忙微操呢,怎么现在王中正三个诏书一过来,直接给你整发癫了不说,还打起退堂鼓来了?
方翰韬赶紧给吕惠卿使眼色,让小吕劝劝老领导,起码跟高良夫斗完,再告老还乡啊。这边正说话间,后面秦观又颤颤巍巍的端了一杯茶水过来,递给了孙长卿,奶声奶气的说道。“叔公你怎么哭了?”
“叔公没哭,叔公只是想家了。”孙长卿接下茶,放到桌子上,紧接着抱起小秦观,和他说道。吕惠卿这里急忙劝道,“明府何必以年老而自伤,自古成大事者,英雄何须叹华年?姜太公八十岁,方相周灭商,成之大业。明府年方六十,耳顺之年,比之太公八十高龄,尚多韶华,何须有归园之叹?”
吕惠卿开始拿姜子牙做例子,来鼓励孙长卿。
但孙长卿则一摆手,“三代之事,多为伪作,世上哪有八十高龄领兵之人。吉甫你跟欧阳内翰有过交游,欧阳内翰的疑经之问,也确实有道理,尽信书不如无书。”
吕惠卿只好讪笑不答话了。
方翰韬在旁边一翻白眼,小吕你这例子举得实在不行,三代确实太远了,根本不具有现实说服力。但方翰韬还没说话,孙长卿怀中的秦观则仰起脸,看向孙长卿,”叔公,你还不老呢。我刚刚跟着黄师兄背书,吴王刘濞六十二岁还起兵反汉文帝呢!可见做大事,六十岁也能做。”
秦观这话一说,孙长卿更玉玉了。
仔细一想,刘濞跟自己一个年纪,也都是在东南,自己在这里和方翰韬阴谋搞漕运诡计,跟刘濞造反简直一样,都是反抗中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