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紫书xiaozishu.cc
崇政殿上端坐的赵祯看完眼前的弹劾奏章,听完底下言官的奏事,缓缓将其放在案边,留中不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准备让宰相富弼和枢密使韩琦接着讨论辽使来朝的礼仪之事。
这让欧阳修心下一惊,但紧接着他缓定心神。
对于上面执掌大宋几十年的赵祯,他的秉性,欧阳修可以说是非常的熟悉了,没有态度,反而是一种态度。赵祯是一个外表看似性格脾气非常好,非常看重名声脸面,但内里猜忌心非常重的一个人。
简单一句话来评价,那就是不想担责任,不粘锅的一个皇帝。平日只要不让赵祯背上实际的责任,一些小错误,或者很空虚缥缈的事物,就算是大臣们指着他鼻子骂,他也是好脾气,无所谓笑一笑罟了。
如果涉及到实际的事物,真正得罪人的事情,比如远到庆历新政,改革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近到六塔河决口之事,赵祯就不会如此,迅速的切割,将锅甩给下属臣僚的操作娴熟无比。
所谓祖宗家法,恩归于上,怨归臣下的原则,赵祯几十年一丝不苟执行的很到位。
这次的事情也是一样,省试任命欧阳修为主考官的时候,赵祯特赐“文儒”之号给欧阳修,让他放手去干,为国选材,现在惹出事了得罪人了,赵祯就不太可能再为他背书了。
紧接着赵祯又问起早上上朝路上发生的骚动,安慰了一下欧阳修,皇城司耳目遍布京师,此事赵祯已经知道了。
此事事关欧阳修本人,他不好出来回答,旁边的另外一个翰林学士孙凶出来回复道,应该落第的举人们不满此次省试的结果,对于相关阅卷程式有些议论罢了,孙凶紧接着杀气腾腾说道,事关朝廷重臣被辱,兹事体大,相关人等应该一律拘押,全部抓起来问罪!
“万万不可,”欧阳修急忙出来阻止孙凶道。看着孙凶,欧阳修终于锁定了目标,原来就是他在背后搞鬼。本来太学生们就对欧阳修不满意有众怒,要是再这么干,就是激化事态搞扩大化,这哪里是帮忙平息事乱啊这明明是想要把欧阳修往死里整。
有时给你鼓掌的,未必就是你的朋友。
“既然欧学士说不必,那就不必处理这些太学生了,只不过,太学生们到底是哪里不满了。他们议论省试取士哪里有不公?”赵祯皱着眉头问道。
“好像是一个叫苏轼的举人,因为诗赋的事情吧。”孙凶想了半天,随意的说道。
“还是尽快安抚好士人之心啊,太学在胡瑗执掌下,学生们都很不错。马上契丹使者就要进京,韩相公的枢密院还要多操劳一番,别再闹了,如此举动,有辱斯文,损朝廷脸面,与市井小儿何异。”赵祯就此事批示道,言语之间,已经很不耐烦了。
下面枢密使韩琦,翰林学士欧阳修和孙凶凛然称是。
等朝会散了,已是下午了,大家各自回厅视事,欧阳修也要回到学士院,路上忧心忡忡,看着官家后面话里话外的意思,对太学生们的观感印象很不错,有点倾向于太学,这对欧阳修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正思索间,突然后面韩维匆匆过来,低声跟欧阳修说道。
"欧公,韩枢密与我有言,说与欧公听。"
“稚圭有什么话讲?”欧阳修闻言一振,问道。
枢密使韩琦和欧阳修可是相交多年的好友,也是最坚定的政治盟友,此前为使韩琦上位,欧阳修助力甚多,
现在欧阳修遇到困难,韩琦要出手拉他一把了。
只不过欧阳修身为翰林学士的侍读内朝官,不好跟韩琦这个枢密使相交甚密,内外结交,这可是大宋很忌诗的事情,因此韩琦很多话,就要通过韩维来传。
"枢密的意思,就是赶紧把这事平下来,不能在契丹使者面前,舌了脸面。要么就是他和富相公出面,从了太学生们意愿,重定省试,要么,”韩维紧张的环顾四周,小心翼翼的用手指了指头顶,说道,"借天威雷霆而速平,镇压宵小之辈。"
虽然韩维说的话很隐晦,但韩琦想要传达的意思,欧阳修瞬间领会到了,要么就是及时止损,彻底向太学生们妥协。要么,就是让唯一有能力把一切反对意见全部压下去的人出面,把这事彻底摆平,但能行此倒行逆施之室的,拥有最终解释权的,只有皇帝赵祯。
前者的意见,欧阳修说实话内心中并不愿意,此次省试改变大宋文风,是他多年以来的凤愿,如何能轻易低头?欧阳修很轴,他可不是韩琦一样灵活多变,在这件事上,他并不想让步一丝一毫。
那就只能走后面的路了。
但这里面还有个天大的难题,如何引得让赵祯亲自下场呢?赵祯那么爱脸面,哪有那种雷厉风行,得罪这么多人的气魄呢?
面对欧阳修的疑问,韩维轻轻的说了一句,"山风愈烈,则自有雷霆而降。"
欧阳修瞳孔一缩。
老友韩琦的意见,很简单,将这件事彻底闹大,让官家亲自下场。
到底是在陕西打过仗,见过刀兵的人,韩琦的胆子,可是一点都不小,而且脑子很灵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