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紫书xiaozishu.cc
感情刚刚在县衙门口,蔡确在背后怂恿章晖甩锅击昏那个胥吏,还有这层原因。小蔡这事不仅完成了预订的目标,甚至还察言观色,连方翰韬想要灭口的心思都给揣测出来了,一箭双雕,借刀杀人,超额完成任务。
两件事情一起给办了,还办得非常麻利,这样的下属,确实是非常优质。
方朝韬大为满意,哈哈笑道,”持正兄才德兼备,为乡亲冤案之事奔走上下,出力甚多,金溪县乡亲们都要承你的恩情。日后在常州那里,还需要持正兄多多照看帮忙了。”
蔡确一听方翰韬如此说,大喜过望,折腾了半天,不就是为了给方评事当幕僚,走上进步的快车道吗,如今方翰韬终于给蔡确发了offer,蔡确心里的这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不过虽然春风得意,但蔡确还是有城府,能绷得住,连连和方翰韬推辞自谦一番,最后才勉强答应。
县衙的这些事忙完,家里的义庄这些事情处理告一段落,后面方翰韬细细的叮嘱老爹方仲永一番,义庄的钱财怎么分配,后面进一步的发展计划之类。而吴荣,陆明,还有在县衙当胥吏的黄度等人,也把自家儿子以及子弟送到方翰韬这里,按照之前义庄的约定,方翰韬要带他们去李靓那里入学读书。
而聚集在方翰韬家中的,眼前这些后辈,年龄梯度跨的很大,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三不等。年纪大的,比如吴荣的孙子吴孝宗,十七岁,比方翰韬还大一岁,小时候还跟方翰韬一起穿开档裤玩过泥巴,下水摸鱼,比赛尿尿谁吡的远,是一群小孩子里的老大哥。
但如今再见面,两人之间却已经隔了厚厚的障壁,一个已经进士高中,身为京官的大人物,而另一个却还是乡间普通的少年人,分外让人唏嘘不已,故而吴孝宗坚持想跟着李觐学习,而不是和方翰韬一起去常州。
当然还有些年纪比较小的,比如黄度的儿子黄大临,看着岁数也就十二岁左右,属于刚刚读完蒙学,也被黄度送来跟着方翰韬读书了。面对方翰韬,黄大临小朋友就不像吴孝宗那样有思想包秋了,而是很崇拜方翰韬,准备听从自家父亲的安排,跟着方翰韬一起去常州,而不是跟着李觏学习。
入学的人很多,各自的水平和条件层次不齐,方翰韬就准备等人都到齐后,先领着这群学弟,准备一起去南丰县那里,正好曾二叔那边双喜临门,要办鹿鸣宴,庆祝自家今年一下子出了六个进士的大喜事,另外还有王安国和曾巩的妹妹的婚礼,两件事合在一起办了。
而到时候也会邀请李觐来参加,南城县和南丰县在一起,离得也近,而李老师这段时间一直在南城县处理家事,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大家一起聚一聚,顺便方翰韬还要跟李觐报喜,关于胡瑗推荐李靓接替自己主持太学这件事,这可是李靓最关心的事情,方翰韬想亲自告诉李大叔。
另外也带着自己这些学弟,趁这个机会拜入李觐门下。计较已定,方翰韬便领着这些学弟们,一起去南丰县了。
第七十三章乡梓遗名尘埃定(下)六千字大章
到得南丰县,方翰韬一行人来的正巧,刚好赶上了曾巩一家在南轩摆宴庆贺。昔日凋敝的曾家大宅,如今也随着主人一家中举而焕然一新,花缎装饰,喜气洋洋。
这让方翰韬不由得感慨一下命运的无常,想想当初曾二叔点背,进士多少年就是考不上,甚至乡间都有打油诗来嘲讽曾二叔一家,说什么“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击一双来。”
但这不好听的名声,在今年的科举就彻底翻了身,若是以家族为单位来计算,收获最大的无疑是曾巩一家,虽然名次都不怎么高,但胜在数量吓人。
毕竟一家六进士同时东华唱名,不只是在江西,就算在整个大宋范围,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在江西造成的轰动,一点都不比方翰韬这个神童榜眼来的小。
见方翰韬一行人到了,曾布忙里偷闲,赶紧出去迎接。
今天不只是庆祝自家中进士,同样也是王安国娶曾巩的三妹,婚宴合办,再加上王安石和曾巩交游广阔,因此宾客无数,曾家作为主人家也是忙得前脚打后脚。
方朝韬看曾布这么忙,便说道,“五哥啊,你就先别管我们了,去招呼别人吧,南轩这里我也熟。”见方翰韬这么说,曾布便笑了笑,领着方翰韬一行人到宴席上落座之后,曾布便要转身离开,方翰韬又在后面高声说道,“对了,五哥,要是盱江先生到了,麻烦你跟我说一声,我有些事跟先生讲。”
正说着话间,突然身后传来一声笑,”到底什么事这么要紧,急着跟我说?”
方翰韬转头一看,惊喜异常,正是李觀带着他门下的几个弟子,来南轩赴宴了。方翰韬急忙起身,身后悄悄打了手势,让跟着他一起来的蔡确,吴孝宗,黄大临等人跟着他一起向李觐行礼。
李觏见了方翰韬呼啦啦领着一群人向自己行礼,他对方翰韬颇为熟悉,哪里还不知道方翰韬心里打着什么鬼主意,哈哈笑道,“好了好了,宴席之上,就不要喧宾夺主,矫揉虚礼了,想探习诗书,勿要在此时囫回,还是等宴席结束后再正式说吧。”
被李觀含蓄的一句给点破了来意,方翰韬也有点不好意思,问道,”先生都知道了?”李觏和他的弟子们互相看了看,抚掌大笑起来。
“你的义庄最近好大声势,如今你这方大善人的名声,我在南城县老家,都是如雷贯耳了,只不过你这义庄什么都好,就是扯起我的虎皮来收学生了,还吹嘘说跟着我读书肯定能中进士,”李觏说着话,摇了摇头,”我又不是泰山先生,哪有他那个让门下弟子十考六中的本事啊……”
“这个可未必,”方翰韬冷不丁的一句话,让李靓楞了一下,紧接着听方翰韬说道,”泰山先生只不过是主持着京城太学,身占要津,方才能让门人弟子多登第,其实正经教书,先生并不弱于泰山先生,足以与之分庭抗礼。”
“唉,这种话休提也罢,”李觏苦笑一声,”当初连执掌抚州的州学都这么费事,要是没你和曾子固,有胡翼之的好学生王说在中作梗,根本就进不去。一个抚州州学就如此费劲,何况他们太学老巢呢?有胡翼之和他的学生们在,是不会让我在太学坐拥皋比的。”
听着李觐的长叹,方翰韬只是微微一笑,在李觐诧异的目光中,方翰韬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李靓。李觏疑惑的接过来,展信一读,顿时灰白的眉毛扬了起来,看到最后,手控制不住的战栗,带的信纸都抖了起来。
良久之后,李觀方才平复心中的惊讶,向方翰韬问道,”为何胡翼之要上辞表,还荐任与我?这……元非梦邢?”
“不是梦,这已经盖章定论之事了,现在明复先生刚刚病逝,囚莱先生早亡,泰山先生如今病重,太学群龙无首,念在太学经营不易,思来想去,泰山先生唯有觉得先生您入主太学,方才不堕文业,承范文正公遗志,著周易义理于世。我离京之时,泰山先生已经上了辞表,准备回乡了,太学现在,蒲苇轮车以备,静待先生大驾。”方翰韬向李觀语气正式的说道。
缓过神来的李靓见方翰韬端着架子跟他说这些,略微无奈,他实在太了解方翰韬了,也不看看这是谁教的,没好气的说道,“别打这明面官腔,说实话,这到底怎么回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