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紫书xiaozishu.cc
全疏愣是一句话没提自己的私事,还是在劝赵祯立储。
这一刻,赵祯突然有些想哭,底下的这些臣子们,都在劝他立储。
范镇打的是大义牌,欧阳修打的是养老牌,富弼打的是晏殊牌和神童牌,文彦博利用庞籍和司马光,打的是契丹西夏牌,已经去世的杜衍也没落下,打的是遗表牌,而包拯最绝,他打的是绝后牌。
前后左右,有备而来,把赵祯两头堵的死死的。
下面的范镇也开始哭了起来,请求赵祯立储,说自己没有私心,不信让诸位大臣评理,赵祯看着满头白发的范镇,心里也一阵悲凉,也开始哭了起来。
“朕知道卿的忠心,卿所言极是,但当更侯三二年,如今后宫又有一二就馆,再等等,再等等,现在已经有几个月了,等到,等到什么时候就能生来着?"
“算算日子,十阁的周氏今年十月就能生,董氏明年二月就能生。”文彦博立马回答道,如数家珍。文彦博这话一说,赵祯瞪大了双眼,不是,我后宫里的事情,你个文彦博怎么比我还清楚?连日子就算的这么清?
几位大臣也向文彦博投向了惊讶的眼神,底下正在哭的范镇眼泪都停住了。
富弼在旁边只想捂脸,知道你文宽夫结交宫庭,在里面有内线通风报信,但你这嘴,也太心直口快了,怎么能直接说出来呢?
尴尬之际,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枢密使韩琦跳了出来,一锤定音,"今日就这么议定了,等到董周几位妃嫔生皇嗣后,咱们再商量立储之事。"
赵祯松了一口气,底下的大臣们也松了一口气,官家总算是给个准数和结果了,总比之前强,这个漫长的立储拉锯战,暂时休战。
不过赵祯这边刚松一口气,还是追加说道,"至于进士方翰韬,他一个进士科的进士,依照什么杨文公晏元献公的故事,老老实实去外地作他的通判吧,就别留在京城了。"
今天这场立储纷争,赵祯可没忘了,起因便是这个方翰韬授职之事,他如今也算是回过味了,如今大宋,神童和太子之间的联系,实在是绑的太死了,以神童做太子的文章,实在是太好做了,今天就是很好的例子,富弼把晏殊牌打的炉火纯青,让赵祯无可奈何。4144012432
所以现在没儿子的赵祯看着方翰韬,多少有点闹心,有多远滚多远,没生出儿子前暂时用不到你。等我有儿子了,再让你回来效仿你的岳父去。
富弼一听这话,有点急,这官家怎么能出尔反尔呢,不是之前说方翰韬年纪有点小,不能当亲民官吗,怎么
转头就又要把他扔地方去了。富弼想要再争执,毕竟是自己的连襟,富弼还想照顾照顾,但韩琦给他使了个眼色富弼只好又把到嘴的话给憋回去了。
事情议论完之后,宰执们出了崇政殿,富弼埋怨韩琦道,"稚圭兄,如何能让方翰韬他去地方任职呢?他年纪不大,再说能去哪里任职呢?这不是在害他吗?"
韩琦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让他继续留在京城,才是真正的害他,今天立储之事,咱们多少有点逼迫官家太过了,再催逼下去,就不好了,也该让一步了。”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让方翰韬能去哪里当他这个通判?年纪还是小了,要是有个十七岁就好了,他今年才十四……"
“不,其实是十六。”韩琦突然说道,"你别忘了,当时在抚州,为了制造这个‘抚州神童’,王说把他的发解试贡录给改小了两岁。如今用完了,官家也给了立储的准数,就把他岁数再改回去吧。"
富弼一拍脑袋说道,说他十四岁太久了,我都忘了他已经十六岁了,回去跟晏家小女儿订亲的细帖八字,也得再重新改回去了。
接着韩琦补充道,回去你们中书门下堂除,别忘了王说有功,他的抚州通判任满了,记得把王硕的磨勘减了以作酬劳。
富弼点点头,说道,"王说的事情好办,关键是方翰韬的事情,该给他弄到哪里当通判呢?该给他找个年长老成的知州,照看好他,之前翰林学士孙凶跟我说,不如去给他弄到常州当通判,稚圭你觉得呢?"听富弼这么问,韩琦默默的回答道。
“去常州吧,王介甫也要去那里当知州了,让他俩搭班子,介甫看好方翰韬吧。”
第五十三章戮力乘田岂为名
中书省政事堂内。
正在这群新科进士等到不耐烦的时候,几位宰执们才施施然而来,惹得堂内进士们一阵骚动,在宰相文彦博的示意下,中书房的吏员们开始操办这些高第进士们的差遣拟注工作。
在大宋授官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员多阙少,竞争激烈,再加上大宋的朝廷官僚机构叠床架屋,铨选的流程十分繁琐冗长。
方翰韬他们这些高第进士应届生,多少已经算特殊批次享受照顾,在给吏部缴纳完文状,赦牒等脚色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