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后世高考作文一样,在符合命题的情况下,肯定是要写得花团锦簇,看着花哨才是最要紧的,至于里面内容情感,只能说差不多得了,大伙懂得都懂,甭管你什么爱恨别离,到了考场上,所有人唯一真诚且炙热的情感那就是:
一定要上岸!
哪还有其他的心思。
接着,曾巩又给方翰韬分析,西昆酬唱集另一个优点就是师承李商隐,虽然李商隐诗作中的深切的情感没学到,但是李商隐獭祭用典的这特点学了个十足,西昆体诗作里那是疯狂掉书袋,一句诗里面恨不得用十来个典故。这也是为啥方翰韬初读一点没读懂的原因。
而通过学习西昆酬唱集,便能将这些诗作里的用典技巧和诗作里常用且好用的典故学个大概,到时候作诗的时候可以用现成的。
省的到时候想不起来贴切的典故,或者想到典故,化用的时候犯什么格律用不好,韵又不压对的乱七八糟的毛病。当然,西昆酬唱集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这些西昆体作者们。
《西昆酬唱集》是杨亿,钱惟演于景德二年至大中祥符六年间,聚集于官家藏书的秘阁,编纂《历代君臣事迹》,
诏题《册府元龟》的时候,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所结成的集子。
要知道,他们可是人人戴着馆阁贴职的大宋高级御用文人,他们写的这些诗,意识形态那可是绝对的官方,绝对的政治正确。
用他们的诗集来当学习材料和精神食粮那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你要是学别的来路不明的野狐禅,万一考场上脑子一热手一抖,写个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敢笑黄巢不丈夫”,“帝星飘摇荧惑高”之类的,那乐子可就大了。
总之,这《西昆酬唱集》真的算的上又红又专。
说是红宝书莫不为过。
曾巩这一席话说得方翰韬心动不已,紧紧握着手中的红宝书……啊呸,紧紧的握着手中的《西昆酬唱集》不撒手。后面学习就靠它了!
路上这么聊着天,不知不觉方翰韬一行人就走到南丰县,快到曾巩家了。翻过一座小山,入目所及便是一小片聚集的屋舍。“到了,这就是曾某一家起居之所了。”曾巩含笑道。
不得不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曾巩家这居住环境,一看就能知道这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房屋院舍错落有致,细看房屋构造,俱是青砖黛瓦。
方翰韬穿越过来,如今也慢慢融入了这个时代。
他也知道,看一户人家的家族底蕴,就是看他们居住的房舍。像是普通人户家里,居住的房屋大多都是土坯房。家里稍微可以的,为了省钱节约砖瓦,也就勉强在土坯墙外面稍微用砖裱一点,或者是用石头裱墙。方仲永家就是如此,以前便是土坯房,后面富裕了一点,才用砖石加固了墙脚。
像这种房子,居住条件只能说,勉强能住人吧,还得需要人一直维护修缮,要是长时间不住人,那就是地铁老人手机,跟刮了十级台风的灾后现场一样,根本没法看,估计连房门都开不开了。
而像曾巩家这房屋条件就很不一样了,俱是砖瓦构造不说,连门槛门墩,都是石头材质的,上面甚至还雕了花!简直是字面意思上的门槛很高!
而且屋舍外边,沿着路旁边栽种着一丛小竹林,现在恰逢暮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新竹出土之际,为此处带来一片春风雅意。
这种一看就是家里阔过,而且还是官宦诗书门第。不过,方翰韬仔细一看,又是看出了端倪:
虽然这房屋初始硬件条件很好,但是肉眼可见的许多地方,还是难掩颓色。
门槛虽然是石头材质的,但是很多新维修的地方都是拿木头暂时顶事,房屋上的坏掉的大瓦片,都没有更换,只是拿些碎瓦拆东墙补西墙一样凑合。
由此可见曾巩家虽然以前阔过,但现在多少是败落了。
方翰韬正在叹息间,忽然见屋内走出一个少女,看着大概十八九岁的样子,只不过一副妇人打扮,见到曾巩一行人,很是欣喜,急忙跑来,笑着说道。
“还以为明后天才能把事办完呢,怎么这么快今天就归家了?”
说着话,这名少女“咦”的一声,看到了曾巩身后的方翰韬,纳闷的问道,“这位是?”
方翰韬见状,急忙行礼道,“晚辈金溪县方翰韬,家父方讳仲永,家母出自金溪吴氏,跟曾二叔也算是带点亲戚。不知您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